学术研究情况: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5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5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5项)
一、研究课题
1. 现存苏州私家园林叠山的三维数字化信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9-2022年,主持;
2. 遗产活化视角下苏州古典园林功能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018-2021年,主持;
3. 江南古典园林数据云平台建设,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资助项目,2017-2019年,主持;
4. 基于GIS 技术的中国城市古典园林遗产保护预警研究——以长三角为例,2011年博士点基金联合资助(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课题,2011-2014年,主持;
5. 江苏乡村现状调查及人居环境改善策略研究,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2年重点课题,2012-2014年,主持。
1. 张青萍,李霞,刘坤.陈植《园冶》研究述评[J].中国园林,2019,35(11):113-116.
2. Huilin Liang, Weizheng Li, Qingping Zhang*, Wen Zhu, Di Chen, Jie Liu, Ting Shu (2017). Using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data to assess the three-dimension green quantity of urban green space: A case study in Shanghai, China.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64: 81-90. (SCI & SSCI)
3. Huilin Liang, Weizheng Li, Siqi Lai, Lingxi Zhu, Wenli Jiang, Qingping Zhang* (2018). The integration of 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 and terrestrial an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digital photogrammetry for the document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 A case study of Huanxiu Shanzhuang, Suzhou, China,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33:222-230. (SCI & A&HCI)
4. Huilin Liang, Qingping Zhang* (2018). Assessing the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 to urban parks on the basis of spatial accessibility for citizens in the compact megacity of Shanghai, China, Urban Studies 55(9):1983-1999. (SSCI)
5. Huilin Liang, Weizheng Li, Qingping Zhang* (2018). Semantic-based 3D information modelling and documentation of rockeries 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A case study on the rockery at Huanxiu Shanzhuang, Suzhou, China,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DOI: 10.1016/j.culher.2018.11.015 (SCI & A&HCI)
三、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 上海世博园绿地规划与建设中关键生态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人民政府,5/15,2011年;
2. 上海世博会绿地建设创新技术与集成应用,一等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技奖,5/15,2012年;
3. 六大人才高峰称号,江苏省人事厅,1/1,2011年;
4. 江苏省333工程学术带头人称号,江苏省人民政府,1/1,2009年;
城市典型困难立地园林生态修复规划建设关键技术创新与工程应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住建部,13/15,2017年。
实验背景Background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根”。江南园林假山是融合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和绘画理念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意、审美意境和人文情怀。对意境的追求也是中国艺术创作的重要美学范畴。作为文化遗产,江南园林假山及其叠石构建技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和精神追求。因此,对传统假山叠石构建技艺的认知与训练,不仅能培养学习者对假山艺术的鉴赏力和审美能力,也能训练和提升学习者对假山艺术的表现和创作能力。传统假山叠石构建技艺营造和孕育了传统园林艺术,保护和传承传统营造技艺也是保护园林这一人类文化遗产的基础。为适应国家和社会对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对技艺传承人与工匠的保护。响应江苏省对传统建筑和园林营造技艺传承工程的推进政策。只有通过传统假山叠石技艺的学习和训练,才能让后人真正理解中国传统假山叠石文化内涵与假山叠石构建技艺要领,才能做到保护和传承这一人类优秀文化遗产。而传统假山叠石构建技艺虚拟仿真实验,正是基于传统技艺的关键技术与知识点,最大程度的仿真复现了传统工艺流程与技术要点,使教学实验不受传统园林假山文化遗产特性和现实复杂条件限制,让学生掌握传统假山叠石构建技艺要点,把握传统技艺的精髓。使学习者自觉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设计原则Principle
1. 保证叠石虚拟仿真模型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2. 符合传统假山设计构建逻辑
3. 传承中国古典园林假山叠石技艺
4. 掌握叠山匠人技艺要领融入教学
实验目标Target
1. 帮助学生完善专业知识体系
根据本专业的课程建设需求,从认知到虚拟实践,理解中国传统假山叠石构建技艺的核心内容,掌握传统假山叠石的设计与构建技艺。
2. 弥补传统教学的局限与不足
通过虚拟仿真实验进行沉浸式交互学习,实现传统假山叠石构建技艺的掌握和实验训练。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能力培养
实验摆脱了书本、案例、图片等传统赏析式的教授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采用的虚拟沉浸式教学方法,是通过虚拟仿真的 3D 场景环境,能让学生沉浸式地体验传统园林的真实环境,增加了课堂教程的趣味性,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体验感。
4.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传统假山叠石构建技艺的认知与训练,不仅能培养学习者对假山艺术的鉴赏力和审美能力,也能训练和提升学习者对假山艺术的表现和创作能力。使学习者自觉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成绩评定Assessment
1.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取非闭卷的过程考核方式。评价标准为综合性评价(包含客观评价和主观互评)和形成性评价。学生通过实验的综合评估报告,形成自主与创新性的课程评价体系。包含系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项内容,它们贯串整个教学活动。具体有作品客观考核、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及相应的评价结果和实验报告等。
2.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非闭卷
课程总评成绩=期末考试60%+平时作业30%+表现评价10%
(1)课程考试(60%)
按试卷和知识点考核得分为主(表1),卷面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60%。
表1课程考试试卷分值表
题型及考核内容/得分 | 题目类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 试卷总分:100分 |
试卷题数 | 共23道题(其中:单项选择题5题,多项选择题5题,判断题5道,填空题5道,简答题3道) |
试卷分数分配 | 一、单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
三、判断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
四、填空题(共5题,每空2分,共24分) |
五、简答题(共3题,每题12分,共36分) |
(2)线上实验(30%)
线上实验根据实验报告中“叠石方案评估”(70分)和“叠石方案互评”(30分)得出实验总分(满分100分,图1,表2),实验总分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30%。
图1 线上实验分数评定
表2 线上实验得分评价表
题型及考核内容/得分 | A(90-100分) | B(80-89分) | C(70-79分) | D(60-69分) | E(<60分) |
知识角与分析题类:分析问题能力,应用分析结果能力。 | 能灵活应用相关知识点,分析结果与观点非常正确,能充分应用分析结果。 | 能应用相关知识点,分析结果与观点正确,能很好地应用分析结果。 | 能较好应用相关知识点,分析结果与观点较正确,能较好地应用分析结果。 | 基本能应用相关知识点,分析结果与观点基本正确,基本能应用分析结果。 | 不能应用相关知识点,分析结果与观点不正确,不能应用分析结果。 |
虚拟仿真实验设计叠石搭建设计类:搭建技法运用能力,艺术表达能力。 | 搭建流程正确,搭建技法使用完全只正确,叠石设计具备很强的艺术表达能力。 | 搭建流程基本正确,搭建技法使用基本合理,叠石设计具备良好的艺术表达能力。 | 搭建流程较好,搭建技法无误,叠石设计艺术表达能力一般。 | 基本具备叠石搭建能力和叠石设计的艺术表达能力。 | 不具备叠石搭建能力和叠石设计的艺术表达能力。 |
虚拟实验设计创作题类:实验方案的完整性与合理性,设计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规范性和制作效果,方案的艺术性和创新性。 | 设计创作符合主题要求,方案完整性与合理性强,设计过程很好地体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规范性和制作效果好,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创新性。 | 设计创作符合主题要求,方案完整性与合理性好,设计过程较好地体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规范性和制作效果良好,有较好的艺术性和创新性。 | 能够符合主题要求,方案完整性与合理性较好,设计过程能体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规范性和制作效果较好,艺术性和创新性一般。 | 基本符合主题要求,方案基本完整与合理,设计过程初步体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规范性和制作效果一般,艺术性和创新性不足。 | 设计创作不符合主题要求,方案不完整,合理性差,设计过程不能体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规范性和制作效果存在严重缺陷。 |
(3)表现评价(10%)
对学生考勤、课堂问答、学习表现的观察和评价,由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