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评定
evaluation of the experiment
学生实验考核得分各环节评分占比
环境报告得分(20%)
最终方案评估得分(40%)
最终方案互评得分(30%)
评定他人方案得分(10%)
考核标准
一、 现场勘测-环境报告(总分20)
1. 环境尺度勘测—总分10,涉及重要尺寸10个,其中纵向尺寸2个,公共空间尺寸7个,道路尺寸1个,考察现场勘测的准确与全面性(1分/个)。
2. 环境肌理勘测—3分,保留完整的无人机路线规划,系统检测已完成无人机勘测,即可得分(3分)。
3. 现场照片采集—4分,拍摄现场照片,并按照系统分类对照片进行归类。建筑立面(1分)、公共空间(1分)、社区道路(1分)、基础设施(1分)四个分类,各分类下照片须至少有2张即可得分
4. 场景特征选择—3分,根据前期背景了解及现场调研选择适合场景特征。只有选择恰当的特征才能得分,针对地块一:雨花北路社区主要功能可选范围(1分):居住休闲、文化交流;文化特色可选范围(1分):美食文化、市井文化;主要人群选择范围(1分):城市原住民、科研人才
二、 方案设计-方案评估(总分40)
1. 资金使用Z—12分,考察实验者对资金与成本的把控,设定总预算为800万元;考察实际使用金额的使用状况:
Z在800±800×(10~15)%之间,得分10
Z在800±800×(15~20)%之间,得分7
Z在800±800×(20~25)%之间,得分5
Z在800±800×(25~30)%之间,得分3
Z超出800±800×30%以上,得0分
2. 能耗+养护预算N—8分,考核实验者对能耗和养护成本的了解与掌握;核算为2万/年,考察实际能耗+养护成本:
N≤2×80%,得8分
N<2×(80~90)%,得7.5分
N<2×(80~90)%,得6分
N<2×(90~100)%,得4.5分
N<2×(100~110)%,得3分
N<2×(110~120)%,得1.5分
N>2×120%,得0分
3. 绿化覆盖率L—12分,绿化覆盖率的了解与掌握;以国家园林城市居住区35%为基准值:
L≥35%,得12分
30%≤L<35%,得8分
25%≤L<30%,得4分
L<30%,得0分
4. 雨水调蓄Y—者对雨水调蓄概念的了解与掌握;雨水调蓄Y=土壤含水量+水池含水量+铺装含水量。按照区域最大含水量计算基准值为200立方米:
Y≥200,得4分
180≤Y<200,得2.5分
160≤Y<180,得1.5分
160以下,得0分
土壤含水:土壤面积(既乔灌草覆盖面积)×1m(土壤平均高度)×15%(土壤平均含水率)
水池含水:水池面积×0.5m(水池平均深度)×100%(水池含水率)
铺装含水:铺装面积×0.3m(铺装层深度)×N%(铺装含水率,根据不同铺装材质变化)
5. 色彩分析—4分,系统将根据系统固定角度对场景进行虚拟拍摄2张照片(居民楼及商铺)。通过提取照片色块加以分析排序。按照色彩评价规则进行相应得分计算:
居民楼外立面主调色采用建议范围内颜色,得1.68分
居民楼外立面辅调色采用建议范围内颜色,得0.48分
居民楼外立面点缀色采用建议范围内颜色,得0.24
商铺采取主调色为A类色,得1.6分
商铺采取主调色为B类色,得1.28分
商铺采取主调色为C类色,得0.96分
商铺采取主调色为D类色,得0.64分
商铺采取主调色为E类色,得0.32分
居民楼外立面主调色范围:C10M6Y16K0、C9M22Y12K0、C28M22Y30K0、C16M16Y23K0、C32M17Y14K0、C22M24Y24K0、C28M27Y32K0、C27M13Y10K0、C22M22Y37K0、C62M42Y26K0、C36M21Y36K0、C34M34Y33K1、C44M35Y38K0、C61M32Y47K0、C50M26Y27K0、C47M35Y30K0、C33M40Y33K0、C34M35Y30K0
居民楼外立面辅调色范围:C46M39Y47K0、C9M6Y39K0、C47M58Y63K1、C32M50Y49K0、C67M74Y67K29、C55M72Y54K10、C79M59Y54K6
居民楼外立面点缀色范围:C62M29Y39K0、C52M42Y12K0、C48M55Y60K0
A类色:C0M0Y0K70、C0M60Y100K70
B类色:C100M100Y0K70、C20M23Y20K0
C类色:C0M92Y70K0、C100M100Y0K0、C8M40Y31K0
D类色:C0M0Y0K10
E类色:C0M0Y0K100
三、 方案互评(总分30)
1. 被评主观得分S—考核实验者方案的综合设计能力。系统将实验者的设计作品随机分发给另外五名学生,由这五名学生为该作品打分,分别为S1,S2,S3,S4,S5:
① 如果相同给分人数≧3;例如S1=S2=S3,该生的基础分数为S1,若所有给分与基础分数差值不超过20,则该生最终主观得分为五人的平均分S =( S1+S2+S3+S4+ S5)/5;若五位评分者有一人及以上所给分数与基础分差值超过20,则系统将转交助教人工评分。
② 如果相同给分人数<3,其中最高S1,最低S5,则去掉最高分S1与最低分S5,该生的基础分数为(S2+S3+S4)/3。若所有给分与基础分数差值不超过20,则该生最终主观得分为五人的平均分S =( S1+S2+S3+S4+ S5)/5;若五位评分者有一人及以上所给分数与基础分差值超过20,则系统将转交助教人工评分。
四、 评定他人(总分10)
1. 评价他人得分P—实验者需对他人作品进行评价,考察所给分数与项目最终得分P终的分差是否合理
| P-P终| ≤05,得10分
05<| P-P终| ≤10,得7.5分
10<| P-P终| ≤15,得5分
15<| P-P终| ≤20,得2.5分
| P-P终| >20,得0分